您好,欢迎您来到中国声学学会官方网站!
010-82547909/10 asc@mail.ioa.ac.cn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21号大猷楼

会员注册 | 会员登录

搜索

首页- 学会资讯

中国声学学会声学教育分会人才培养联合创新论坛 暨2025年度学术交流会成功召开

发布时间: 2025-08-12

image.png


    2025年8月4日-6日,由中国声学学会声学教育分会举办的“中国声学学会声学教育分会人才培养联合创新论坛暨2025年度学术交流会”在江苏省太仓市成功召开。本次会议主要在声学领域的人才培养、课程建设、专业建设、产教融合、校企融通等方面开展了研讨,旨在为各位高等院校教师、院所企业专家、中青年学者提供高质量交流平台,探讨科研创新和协同育人新范式,促进我国尤其是长三角地区声学领域的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


image.png


开幕式


大会开幕式由声学教育分会主任李琪教授主持,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杨益新教授与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智汇港教学运行管理中心、学生事务中心王海涛主任分别致辞,表达了对本次会议的期望,希望经过本次会议,可以探索出更贴合声学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路径,让高校课程体系与前沿技术发展同频共振;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融通,打破高校科研与企业应用的壁垒,促成更多技术成果转化落地。更期待以此为契机,构建长三角地区声学领域的长效合作机制,让教育资源、科研力量与产业需求深度耦合,为区域乃至全国声学领域的创新突破和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特邀报告


南京大学副校长郑海荣教授做了题为《迈向极微观、极宏观的前沿声学》的特邀报告,报告梳理了声学科学脉络,分别从极微观、极宏观的角度,讨论了声学在微观物理操控、宏观声学探测中的前沿技术方向,为学科交叉创新与技术应用提出有效路径。

image.png


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杨益新教授做了题为《声学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的思考》的特邀报告,报告中阐述了新质生产力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与新启示,提出要实现“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融合,构建“真实问题牵引、虚实场景共生”的实践教学模式。同时,分享了“做中悟”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探索案例,以及声学专业人才培养中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

image.png


    中国科学院声学所副所长杨军研究员做了题为《音频时代新电声的产学融合》的特邀报告,报告中介绍了电声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新建设方向智能声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声学学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基于产教融合解决电声行业目前发展痛点的有效路径、为电声行业在音频新时代的技术突破、学科建设与产业升级提供了兼具前瞻性与实践性的思路。

image.png


复旦大学义乌研究院生物技术与生物医学工程中心主任、中国声学学会副理事长他得安教授做了题为《医学超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的特邀报告,报告中介绍了智慧医疗超声团队在多学科交叉融合方面的建设情况,梳理了“基础研究深耕、开放学习生态、教学载体升级、学术会议搭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跨学科人才培育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image.png


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院长、水声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乔钢教授做了题为《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军地联盟的声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特邀报告,报告阐述了军地融合战略下人才培育的背景与意义,介绍了水声工程新质人才军地共育的创新模式,以及军地融合智能赋能人才共育的新征程。为声学领域特别是水声工程方向的人才培养搭建了跨域协同的立体框架,为培养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的高素质声学人才提供了系统性方案。

image.png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章东教授做了题为《南大声学的传承与发展》的特邀报告,报告中讨论了声学学科特点以及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作用,并介绍了南京大学声学专业历史沿革、学科特色与发展现状,科研方向及成果应用情况,为声学学科的传承创新与实际应用搭建了清晰桥梁,为高校声学专业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发展经验。

image.png


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副院长卢明辉教授做了题为《弹性波拓扑声子晶体及其在微声器件中的潜在应用》的特邀报告,报告阐述了拓扑声子晶体的基本概念,系统介绍了板声波拓扑声子晶体、声表面波拓扑声子晶体及器件集成;为弹性波拓扑声子晶体领域的理论研究、技术应用与人才储备搭建了贯通桥梁,为该领域的持续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image.png


    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教授、陕西省超声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成会教授做了题为《科研服务本科人才培养与专业课程建设》的报告,报告中分享了该校声学专业课程的建设背景、建设目标、改革举措、实施路径及改革成效。为高校以科研赋能本科人才培养与专业课程建设提供了实践范例,助力声学领域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image.png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声学学会常务理事李晓东研究员做了题为《中科院声学所声学专业硕博士培养概况 + 教学趣谈》的报告。报告介绍了水声学、超声学、固体声学、空气声学等声学学科重点建设方向的教育教学方法及工作成效,并结合案例分享了教学过程中的趣闻。既展现了声学高端人才培养的体系化成果,又以生动案例为声学教育注入温度,为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人才培育提供了多元思路。

image.png


    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副院长、中国声学学会理事张海刚教授做了题为《深化校企协同,构建产教融合育人新模式》的报告,报告剖析了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形势与需求,介绍了学校在育人机制、实践基地、定制化专班、重要教学成果、课程教材等方面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情况,并探讨了后续建设工作计划,为高校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

image.png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先进超声技术研究所所长周红生研究员做了题为《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产教融合的实践探索》的报告,报告介绍了国创中心的建设目标,以及所构建的“工程硕博士+集萃学院+Co-op 学行交替”多层次培养体系和产教融合创新人才生态,分享了其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取得的良好成效。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产教融合实践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助力打造更具活力的创新人才培育生态。

image.png


    苏州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苏州市声学学会副理事长卞九辉教授做了题为《深度产教融合,促进人才培养》的报告,报告介绍了中国苏州声谷产业基地与苏州工学院携手共建的声学产业学院及其“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该平台已初步形成协同创新、成果共享、人才共育的卓越“声”态圈,开创了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紧密联动的新格局,为地方高校与产业基地深化产教融合提供了生动范例。

image.png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郑凯研究员做了题为《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中的科研实践:如何在检验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报告,报告通过解析“工程困境—科学问题—技术创新”的闭环路径,展示了以实践需求驱动科研、以科研成果反哺工业实践的思路。同时提出了特种设备无损检测科研人才的需求,为推动特种设备检验领域的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搭建了实践导向的桥梁,助力该领域实现科研与产业应用的深度融合。

image.png


    海鹰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群人事部主任赵平做了题为《深蓝共振·育才新声:海鹰集团在水声人才培养中的实践与思考》的报告,报告介绍了海鹰企业集团的历史沿革及产业布局,提出“以需求导向锚定合作方向”、“以资源互补搭建成长平台”、“以长效机制保障合作可持续”的方法,应对水声人才培养的挑战与短板。为企业参与水声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框架,助力构建产学研协同育人的良好生态。

image.png


    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二六所人力资源处处长周军盈研究员做了题为《构建以战略型领军人才为导向的青年科技人才培育机制》的报告,报告中介绍了七二六所探索建立的一套引人、育人、用人、留人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机制。七二六所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聚焦科研拔尖人才培养,通过实施专项人才工程、多举措打造人才“蓄水池”,为科研机构培育战略型人才提供了系统方案,助力筑牢国家战略领域的人才支撑体系。

image.png


    苏州理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许相园总经理做了题为《矢量传声器-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发展》的报告,报告围绕矢量传声器技术,介绍了其从基础科学研究到在产业中创造价值的完整历程,并分享了相关产学研融合的经验。为声学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提供了实践范本,为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注入了新的思路与动力。

image.png


深圳绿源轩电子技术公司研发总监梁珍友做了题为《可重构多模态超声电源系统:驱动工业精密清洗技术人才培养需求与挑战》的报告,报告介绍了可重构多模态超声电源系统及该领域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分析了在构建“器件-算法-工艺”一体化实训体系时,将GaN/SiC驱动、阻抗匹配网络、空化在线检测及清洗模型融入项目制课程面临的挑战,还探讨了建立跨学科认证标准以支撑高端精密制造人才可持续供给的可行性。

image.png


    上海骄成超声波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阮南亚做了题为《产教融合新生态:企业与高校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的报告,报告中围绕“产教融合”新生态,重点探讨了骄成超声与高校共建学生联合培养、双导师制、项目式学习等创新实践,提出“需求共研—资源共投—成果共享”的协同机制,并从政策支持、机制设计等方面提出了构建“教育—产业”人才数据链的建议。为校企合作提供可复制的经验,助力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

image.png


    苏州桑泰海洋仪器公司副总经理钱斌研究员做了题为《服务海洋战略,校企联合推动产教融合》的报告,报告分析了该企业对技术人才在思想素质态度、专业知识水平、实践动手能力、协作组织能力等方面的需求,还探讨了通过校企合作促进双方共同发展、助力产业进步的路径。为海洋工程领域校企协同育人提供了实践思路,为海洋战略的深入实施注入动力。

image.png


李琪教授致闭幕词


闭幕会上,声学教育分会主任李琪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发言。他首先肯定了会议期间各位专家学者围绕声学领域人才培养、课程建设、专业建设、产教融合、校企融通等核心议题展开的深入研讨,认为与会者分享的实践经验与创新思路极具价值,为推动声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多元视角。同时,李琪教授还对下一次会议进行了部署,将围绕“声学学科交叉创新人才培养实践”等主题开展更具针对性的研讨,届时将邀请更多产学研领域代表参与,进一步推动声学领域教育、科技、人才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大会精彩瞬间

WPS拼图0.png

WPS拼图1.png


image.png



图片